巴中通江:“薯”光無限好 4萬畝秋馬鈴薯種植忙
“縱徑大于7厘米以上的種薯都要切塊,每個薯塊要有2至3個芽眼。”9月24日,在通江縣廣納鎮構花坪村秋馬鈴薯種植基地,高級農藝師朱炳權正在給村民們講解秋馬鈴薯種植技術,以此提高播種質量,確保秋馬鈴薯能夠高產穩產。
來到廣納鎮構花坪村秋馬鈴薯種植基地里,一派繁忙的秋播景象。村民們趁著天氣晴好,忙著選種、切種、浸種……農機手們則嫻熟地使用翻耕機、播種機在田間作業,開溝、起壟、施肥、播種一次性完成。
“我們采用全自動化土豆播種機進行播種,一臺機器一天就可以播種40-50畝,不僅能節約大量勞動力,提高播種效率,而且播下的種子精度高且分布均勻,種植效果非常不錯。”基地現場負責人杜茂富說道。
晚秋作物種植是全年農業生產的最后一道防線,也是全面實現糧食擴面增產的關鍵環節。通江縣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,充分發揮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優勢,實現馬鈴薯種植翻耕、施肥、播種一體化,為秋馬鈴薯種植按下“快捷鍵”。
“秋洋芋生長期短,市場銷路好,經濟效益高。這兩天溫度合適,適宜下種。”朱炳權介紹稱,由于今年持續的高溫干旱天氣,全縣推遲了秋馬鈴薯的播種季節,為此縣馬鈴薯科學技術研究所派出了大量農技人員蹲點一線,及時開展科技跟蹤服務和技術培訓指導,確保秋馬鈴薯出苗早、出苗齊,為秋糧生產奠定堅實的豐產豐收基礎。
糧食足,民生安。為有效應對今年持續高溫干旱天氣對糧食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,通江縣聚焦全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,堅持“大春損失晚秋補”的原則,按照“茬口銜接、輪套結合”的理念,充分利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收獲地、撂荒整治地、空閑地、坡臺地等種植秋糧、秋菜,并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蹲點開展技術指導培訓,確保秋糧生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。今年,通江縣計劃種植秋馬鈴薯4萬畝,目前已完成播種2.8萬畝,預計鮮薯產量可達到5.6萬余噸,將有效帶動糧食增產、百姓增收。